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晋阳秋》评 其八 元帝纪总评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秦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东南金陵之地,有天子气」。
于是始皇改曰秣陵,吴人以为孙权帝之表也。
盛案:始皇游岁,至僭号,四百三十七年,考之年数既不合,校之基宇又非伦,岂应帝王之符,而见兆于上代乎?有晋金行,奄君四海,金陵之祥,其在斯乎?且秦东游,至是五百二十六年,所谓「五百年之后当有王者」也。又孙皓将亡吴郡临平湖,一夜草木自除,于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尺,广二寸余,上有白「帝」字,时人莫察其祥,意者岂中宗兴五湖之征欤?太康三年建业有寇,馀姚人任振以《周易》筮之曰:「寇已灭矣,后三十八年扬州当有天子。」又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邪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先是岁星镇辰,太白四星聚于斗牛之间,五铎又见于晋陵,冥数玄感,若合符契焉。又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珰,其一口以贮酒,帝先饮佳者,以毒者酖其将牛金,而恭王夏侯氏通小吏牛钦而生元帝,亦有符云。(《御览》九十八)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序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一
经曰。
河图仰谢之法。
学道之士。
常能行之。
度洪灾之劫。
升为种民。
若兵戈水火。
旱潦螟蝗。
星辰变怪。
天地易常。
山摧川涸。
日月薄蚀。
风霜不时。
雷电害物。
妖气作沴。
鬼邪惑众。
四境不宁。
猛鸷为暴。
若帝王国主不安。
及疾厄灾异。
至于民间危急。
当告谢天地。
元感穹旻。
乃可解度耳。
天道悯物。
元圣流慈。
太上出河洛龟龙之书。
青文绿甲之字。
以授帝王
此盖教民致福谢过。
度厄解灾之法也。
行之则上合天道。
举无不应矣。
三元仰谢斋。
用壬辰癸巳之日。
戌亥之时。
戌亥为天门
蛇对于枢。
知变即成龙。
龙当其机。
识化即入道。
戌亥者天门之津涂。
辰巳者龙蛇之枢机也。
感悟求真。
必由斯日。
故用辰巳日也。
壬者阳气所生。
太乙之位也。
故戌亥时升坛告谢。
子时阳气通生之首也。
道法执象导物。
伏鬼制神。
御天统人。
以十二辰为用。
立德于子。
表成于丑。
慎衰于寅。
戒败于卯。
运智虑于辰。
用消息于已。
救倾于午。
即安于未。
防乱于申。
开大于酉。
归根于戌。
太平于亥。
归根则阴气尽。
太平则阳气升。
道运则阳升。
水柔则道合。
故壬癸为胜。
顺阳合道故也。
急有祈谢。
未及壬辰日者。
寅以慎衰。
午以救倾。
戌以归根。
此三辰日。
时急亦可用。
合天道矣。
苟能丹苦感彻。
必契神明者。
馀日无爽。
不拘于此矣。
未斋三日。
洒扫内外。
禁绝庶事。
约饬僚友。
惟务精严。
一心营备。
无忘谨敬也。
普康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四
伏闻道运虚无。泮元黄为九元之始。
象疑恍惚。标化育为独化之源。
于是覆载以乾坤。照临以日月。
三才共道。刚柔之用迭兴。
品汇攸生。善恶之端遂列。
然后降之以君父。佐之以股肱。
高皇不宰之慈。体大帝无言之煦。
宏安疆域。大庇黎氓。
伏惟皇帝陛下出震临人。承乾御历。
禀枢机之精耀。含岳渎之灵源。
明契三辰。运符四序。
当天人之允属。表谶瑞之咸臻。
因念陵夷。遂康烝庶。
镇宁郡国。割裂江山。
辛勤侔大禹之功。化洽媲成周之德。
岂忘宵旰。莫惮焦劳。
是用和平。永期清泰
某等今以时当端月。节遇正阳。
属二气之将交。处午位之炎景。
恩宏百福。用荐千龄。
启金箓之灵坛。造玉京之胜地。
伏愿皇帝明齐月桂。寿比天榆。
握金镜以御寰瀛。致衢樽而欢亿兆。
垂旒问道。睹元凯之忠贞。
负扆调元。获夔龙而翊赞。
四三皇而共固。一六合以无虞。
仰奉虚皇。俯垂元造。
冀纳虔祈之志。共申恳祷之诚。
李延福为蜀王修罗天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八
伏以道冠虚无。
功先覆载。
陶甄有物。
亭育无私。
绵劫历以长存。
后天地而悠久。
裁成不竭。
生化弥彰。
臣夙荷元休
克承道运
功轻尘露。
任重台衡。
数千里之山河。
周旋六镇。
十七年之临抚。
宰制一方。
每虞福过为灾。
力微成衅。
兢荣循省。
忧惧难胜。
况复大驾未还。
中原多垒。
训兵励士。
徒怀于报国勤王。
望阙驰心。
其奈于天高日远。
微勋靡效。
孤恳何申。
今复大游四神。
方在雍秦之野。
小游天一。
仍临梁蜀之乡。
地一次于坤宫。
月孛行于井宿。
仰兹纬候。
缅彼灾蒙。
深虑凤辇鸾辀。
百二之关河未复。
陵园寝庙。
九重之城阙犹虚。
惟切祷祈。
伫回鉴祐。
是用按依元格。
遵鍊明科。
黄箓道场。
设罗天大醮。
九清三界。
咸陈忏谢之仪。
天真地灵。
备展奏祈之礼。
普日月星辰之域。
遍山川岳渎之司。
毕罄斋庄。
用期通感。
伏冀天尊降命。
圣祖贻休。
俯借神功。
康国步。
鸿图克固。
鼎祚中兴。
齐北极以常宁
南山而共永。
臣允承天泽。
长奉唐年
椿延广之龄。
竭金石忠贞之节。
境无灾沴。
岁洽丰穰。
雨泽不愆。
干戈不作。
龙神安镇。
士庶乂宁。
幽扃沾开度之慈。
绝域慕和平之化。
誓宏清净。
以答真灵。
不任。
众修南斗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一
伏以大道凝真。
元功化育。
清浊之源既异。
阴阳之位亦殊。
南斗上宫。
实司生籍。
上惟邦国。
遍洎人伦。
寿纪短长。
禄祚丰薄。
咸归主宰。
无间纤微。
臣等获遇圣朝。
躬逢道运
覆载禀质。
动用愆违。
处世立身。
宁无过咎。
未申忏谢。
因构灾危。
又恐宿曜行年。
九宫三命
或逢灾厄。
或遇刑冲。
神道难知。
凡情罔测。
须资香火。
用罄祷析。
敢以吉辰。
虔申大醮。
伏愿流光下烛。
元鉴俯临。
丹切之心。
降庞洪之福。
祛灾度厄。
增禄延年。
削罪目于阴曹。
上生名于阳籍。
公私和畅。
眷属康宜。
存殁沾恩。
幽明蒙祐。
不任。
众修甲子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二
伏以太仆既分。
元精独运。
阴阳肇化。
支干承基
六十正神。
统四时而司昼夜。
八百符吏。
行凶吉而定死生。
大则天地邦家。
咸遵历象。
小则灾祥罪福。
必系主张。
考龙胎石室之经。
披凤篆琅函之要。
明宗旨。
倍切依归。
臣等仰赖神功。
获逢道运
尘机久闭。
俗网未祛。
行藏不合于儒元。
动息必贻于过咎。
又恐五行之内。
或有刑妨。
三命之中。
因逢否塞。
非凭至道。
难忏深瑕。
辄因六甲之辰。
五元之首。
同诚励志。
沥恳祈恩。
仰碧落以降真。
拂元坛而展礼。
伏冀洪休允洽。
照鉴无私。
咸赐吉祥。
永销灾厄。
青宫增禄。
丹延生。
存殁俱安。
公私并泰。
克勤精奉。
永答灵慈。
不任。
洋州令公生日拜章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三
伏以三天布化。正一垂文。
焕起元功。广济偫生。
欲使天光下烛。阴关息幽翳之悲。
凡恳上陈。阳景遂宣通之愿。
由是敷二十四箓。命千二百官。
统领人伦。主张真箓。
腾心灵为骑吏。飘香穗为驿龙。
积思而感契可期。拯护而诚明必达。
古今宗奉。惠渥昭彰。
臣夙慕正真。常叨荫祐。
将坛相印。未申报国之劳。
洁己澄心。每切修生之愿。
今则虔膺纶诏。暂抚远边。
爰属生辰。辄祈灵贶。
恭陈醮礼。精备章文
伏惟大道延慈。天师鉴祐。
兵官将。福祐护持。
俾戍遏成功。烽烟罢警。
殊方革面。咸襁负以归仁
犷俗悛心。尽梯山而向化。
伫清寰海。永致雍熙。
臣禄算增延。灾凶殄息。
道运宁泰。将吏辑和。
普及幽明。俱承元祐。
不任归命虔祈之至。谨词。
苻坚 后燕 · 慕容垂
 出处:全晋文
臣才非古人,致祸起萧墙,身婴时难,归命圣朝。
陛下恩深周汉,猥叨微顾之遇,位为列将,爵忝通侯,誓在戮力输诚,常恐不及。
去夏桓冲送死,一拟云消,回讨郧城,俘馘万计,斯诚陛下神算之奇,颇亦愚臣忘死之效。
方将饮马桂洲,悬旌闽会,不图天助乱德,大驾班师。
陛下单马奔臣,臣奉卫匪贰,岂惟陛下圣明,鉴臣单心,皇天后土,实亦知之。
臣奉诏北巡,受制长乐。
然丕外失众心,内多猜忌,令臣野次外庭,不听谒庙。
丁零逆竖,寇逼豫州,丕迫臣单赴,限以师程,惟给弊卒二千,尽无兵杖,飞龙潜为刺客。
及至洛阳平原公晖复不信纳。
臣窃惟进无淮阴功高之虑,退无李广失利之愆,惧有青蝇,交乱黑白。
丁零夷夏,以臣忠而见疑,乃推臣为盟主。
臣受托善始,不遂令终,泣望西京,挥涕即迈。
军次石门,所在云赴,虽复周武之会于孟津,汉祖之集于垓下,不期之会,实有甚焉。
欲令长乐公尽众赴难,以礼发遣,而丕固守匹夫之志,不达变通之理。
臣息农收集故营,以备不虞,而石越倾邺城之众,轻相掩袭,兵陈未交,越已陨首。
臣既单车悬轸,归者如云,斯实天符,非臣之力。
且邺者臣国旧都,应即惠及,然后西面受制,永守东藩,上成陛下遇臣之意,下全愚臣感报之诚。
今进师围邺,并喻丕以天时人事。
而丕不察机运,杜门自守,时出挑战,锋戈屡交,恒恐飞矢误中,以伤陛下天性之念。
臣之此诚,未简神听,辄遏兵止锐,不敢穷攻。
夫运有推移,去来常事,惟陛下察之(《晋书·载纪·慕容垂传》,又《十六国春秋》四十四。)
吉州西倅窦检阅全器书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五、《文山全集》卷五
某昨岁待罪阙下,明公骑鸾骖凤,下我青原,相望寥廓,不能以时刷翎振喙,从燕雀来。
不图天孙云锦,飞堕几格,金声玉色,参前倚衡,固不以既见未见为间然也。
某官歛岳翠以为神气,卷湘水以为波澜。
驾莲叶而味玉书,仙芳纚纚;
搴芙蓉而弄斗柄,道运堂堂。
长乐鼓钟,西清帷幄,轇轕星辰,经纬云汉,固其分也。
风月神螺,小此盘礴,绿绨方底,王曰遄归,某旦旦为斯文属目。
昨承使者之来,即从脩门作意驰谢,会匆匆去国,出处殊科,归卧悠悠,书尺尽废。
光阴不堪把玩,岁年如许,念厚意久不报,矍然薰沐,祗对主书
耕钓一廛,五云在上,临风詹溯之至。
释道安 东晋 · 习凿齿
 出处:全晋文
兴宁三年四月五日,凿齿稽首和南,承应真履正,明白内融,慈训兼照,道俗齐荫,宗虚者悟无常之旨,存有者达外身之权,清风藻于中夏,鸾响厉乎八冥,玄味远猷,何荣如之。
弟子闻天不终朝而雨六合者,弥天之云也。
弘渊源以润八极者,四大之流也。
彼直无为,降而万物赖其泽,此本无心,行而高下蒙其润。
况哀世降步,悯时而生,资始系于度物,明道存乎练俗,乘不疾之舆,以涉无远之道,命外身之驾,以应十方之求,而可得玉润于一山,冰结于一谷,望阆风而不回仪,措此世而不诲度者哉?
且夫自大教东流,四百馀年矣,虽蕃王居士,时有奉者,而真丹宿训,先行上世,道运时迁,俗未佥悟,藻悦涛波,下士而已。
肃祖明皇帝,实天降德,始钦斯道,手画如来之容,口味三昧之旨,戒行峻于岩隐,玄祖畅乎无生,大块既唱,万窍怒呼,贤哲君子,靡不归宗,日月虽远,光景弥晖,道业之隆,莫盛于今(《高僧传》作“咸无以匹”)
岂所谓月光道寂,将生真土,灵钵东迁,忽验于兹乎?
又闻三千得道,俱见南阳,明学开士,陶演真言,上考圣达之诲,下测道行之验,深经普往,非斯而谁?
怀道迈训,舍兹孰降?
是以此方诸僧,咸有倾想,目欣金色之瑞,耳迟无上之箴,老幼等愿,道俗同怀,系咏之情,非常言也。
若庆云东徂,摩尼回曜,一蹑七宝之座,暂现明哲之灯,雨甘露于丰草,植栴檀于江湄,则如来之教,复崇于今日,玄波溢漾,重荡于一代矣。
不胜延豫,裁书致心,意之蕴积,曷云能畅。
弟子襄阳习凿齿稽首和南(《弘明集》十二,《高僧传》五。)
宗显仁圣哲慈孝皇帝谥议庆元二年十一月一日 南宋 · 邵文炳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一
臣闻至大而不可名者天,至盛而不容述者圣。
圣人之道,实原于天;
而功德之盛,与天同大。
尧、舜相继,勋华并称。
逮文命之祗承,昭神禹之授受,心传微妙,精一执中,广运而神,诚难俄测。
帝舜两申命于惟贤,孔子三致意于无间,于是之为大,古今同辞。
流祚扬休,相为先后。
亦犹钦明文思,温恭浚哲,随事以著,推类以言。
合众吴而归全,犹可得而髣髴也。
繄我神宋,同符帝王
太祖肇基,太宗践祚,传绪十叶,炎图中兴,巍乎大哉!
时乃天道法尧蹈,跨商轶周,稽三圣之传,揭二典之范,铺张丕绩,视益光,则固有在乎今日也。
恭惟大行圣安寿仁太上皇帝躬上圣之资,际重熙之运。
粤自朱邸,升储青宫。
鸡鸣问寝,而子道克全;
龙潜进修,而君德滋懋。
渊泉溥博以时出,聪明圣智而能知。
剖明讼牍,已得于尹正之始;
谙知物情,复见于参决之初。
中外想慕而属心,圣父临朝而嘉叹。
天人协应,内䄠增华,钦奉燕谋,润色鸿业。
严两宫之尊奉,益供进之常仪
述寿皇已行之规,期于必遵,以见继承之实;
念祖宗已成之宪,自有深意,以塞更张之源。
先器识而务典实,则鉴取士之家法;
贵久任而重数易,则循命守之圣谟。
尊老成以悦重华,扬宝册以庆慈福。
业业孜孜,守以一道也。
畏天变之上形,而感动于六事之陈;
欲人心之无怨,而察听于土木之役。
戒言瑞物,而思丰登之乐业;
励精治道,而却歌颂之宣功。
不贵奇珍,而杜远方之求;
不殖货利,而务节用之本。
行所无事,则以心不私而能公;
道运无积,则审器日用而不蠹。
休务之假益减,治事之日益增,则克勤于邦;
会计始于宫掖,恩泽损于椒房,则克俭于家。
亹亹穆穆,进以无疆也。
建大中而消朋党,好正直而尚公平。
以任贤使能为致治之要,以更出迭入为用人之法。
语近臣以遏绝侥倖,饬监司以发擿奸赃。
清介纯实,则列置禁涂;
博洽纯正,则辅导王府。
讲筵取经学赅通之老,馆阁储议论正平之人。
择边帅于大臣详议之馀,得殿严于参稽公论之素,访旧弼以来谠论,擢御史以奖直言。
访问而致谮愬之不行,虚怀而使所陈之得尽。
采封事之议,以伸四方敢言之气;
讲景命之书,而寤近习移人之非。
论宽恤之可行,即行而不当具文;
谓懋赏之当与,即与而不可不信。
于以谨黎献之时举,而嘉言之罔伏也。
念户口之虽众,而民生实艰;
审窖藏之非地,而民忧无蓄。
雨旸形于忧喜,水旱欲以实闻。
赈恤牧养,必责以尽心;
劝课农桑,必儆以无扰。
严郡邑名舍实取之禁,广诸道预备先具之储。
经总之繁多,纲运之折阅,科罚对减之色目,预买畸零之取赢,蠲减代输,必归于一。
立法恶其太重,疑刑务从厥中。
情犯之适轻,则开其自新;
流徙之抵远,则示以不杀。
春夏之际,俾非重事而勿拘;
盛暑虑囚,俾必前期而及远。
览囹圄空虚之奏,则喜形于奖谕;
闻肌体或伤之罪,则言寓于哀矜。
于以见政在于养民,而刑期于不犯也。
义武寓兵之法为近古,以两淮藩篱之本为在民。
军政欲一,指统帅副贰分治之为非;
守禦有地,视重屯列戍增损之当异。
将臣屡戒于掊克,归正常务于抚存。
招生部以结蕃戎,创神勇以收子弟。
柔远能迩,敷文德也。
群臣进对,商略大事,率言简而理得;
诸儒讲论,反覆折衷,皆心会而意明。
传闻失实,知非王霸之图;
细故从事,识非大体之务。
临照百官,而深辨邪正;
明见万里,而曲尽事情。
由思而睿,惟几康也。
临御六载之间,规模百王之上。
九功之所以著,庶绩之所以凝。
端由学聚问辨,咸笃实辉光之新;
日就月将,大缉熙光明之盛。
重离之继照,而薄海咸仰;
天鉴之下济,而品物流形。
何千万年,俾昌而炽
而乃履乾之正,体道之宗,玩意希夷,脱屣高蹈。
肆举神器而亲授圣子,侔功太极而颐燕寿康。
为天子父以极其尊,享天下养以致其乐。
岁受内朝之称庆,日顾寝门之问安。
欢欣穆愉,慈爱备至。
递闻凭几导扬之命,俄趣乘云上宾之游。
兹皇帝所以兴哀无时,孝思罔极,擗踊追慕,悼心悲摧,怆昊天之不辰,痛飙驭之莫返,而三灵改色,臣庶攀号,泣尽而继之以血也。
禹陵献卜,会稽是瞻。
因山有期,羡封夙戒,参酌古义,考订六家,将饬攸司,勒崇丕册,庶几有以冠徽称而诏万世。
谨按《谥法》:「圣能法天曰宪,施仁服义曰仁,通达先知曰圣,能官贤才曰哲,视民如子曰慈,继志述事曰孝」。
迹夫至公无私以应物,自强不息以进德,非圣能法天乎?
济众而均于一视,博爱而事得其宜,非施仁服义乎?
极深研几,而融照万微,穷理尽性,而超卓独见,非通达先知乎?
明于知人,而务取所长;
量材授任,而各得其用,非能官贤材乎?
恻怛钦恤,而轸怀如伤;
抚绥和柔,而燕及远迩,非视民如子乎?
授受一辙,而允执厥中;
孝理天下,而率由旧章,非继志述事乎?
万善俱备,全德丕显,固已被四表而宅天下,至海隅而及万邦。
宣昭洪辉,扬厉景铄,疑非愚臣之所能及,而天下之所得私。
若昔成式,天子之谥则请之南郊
况我慈皇尧舜之道既原于天,彝伦之畴复畀于帝,为纲为纪,克允成功,赫奕炜煌,配天无极。
申以节惠,于昭至公,对在天之灵,无俯仰之愧。
大行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尊谥,宜以天命锡之曰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
臣等谨议。
按:《宋会要辑稿》礼三○之六四(第二册第一一三七页)。又见同书礼四九之九四(第二册第一五三○页)。
杨难当下诏(十九年五月 南朝宋 · 刘义隆
 出处:全宋文卷三
往年氐竖杨难当造为叛乱,俯首者众。
长史杨万寿、建节将军姚宪,情不违顺,屡进矢言。
及凶丑宵遁,阖境崩扰,建忠将军吕训卫仓储以侯王师、宁朔将军姜檀果烈恳到,志在宣力,浊水之捷,厥庸显然,近者协赞义奋,乃心无替。
略阳符昭,诚系本朝,亦同斯举,俘擒伪将,独克武兴,推锋致效,陨命寇手。
并事著屯险,感于予怀,宜蒙旌叙,荣慰存亡。
可赠万寿龙骧将军,昭武太守,宪补员外散骑侍郎,训驸马都尉奉朝请,檀征西大将军司马、仇池太守,宜并内徙。
可符雍、凉二州,厚加赡恤(《宋书·刘怀肃传》。)
黄公永存墓志铭嘉泰四年十二月 南宋 · 何澹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九、《永乐大典》卷七六五○
淳熙九年夏,某以秘书郎工部,与昭武黄公永存左曹范仲艺摄礼部,并命。
黄公折辈行相交。
晚节归休,士类倾乡。
某守三山,时得相闻。
踰两年而哭其讣,其子龟朋以状来请曰:「吾先君子以忠孝自厉,生平无亏,宜有以诏后。
同廊之契,存者惟公,其无逊」。
公字坚叟,其先光州固始人,唐末惟淡者入,家昭武
以五经分授子,号黄五经
生知良,宰信州贵溪县。
六传而至公曾祖扃,咸有隐德。
扃生蒙,以文鸣于乡,赠中奉大夫生公父中美,登元祐九年进士第,终左朝议大夫,以公赠开府仪同三司
曾祖妣危氏,祖妣施氏,赠令人。
妣林氏,赠少师延平积之女,封始兴郡太夫人,赠昌国夫人
公以荫补官,绍兴初虔州信丰,年方弱冠。
邑濒广,多盗,日厉弓兵督捕,请于郡,得驻大军三百。
循州戍将叛卒中夜奄至,杀二队将
公与统制官逆战于市,大破之。
邑人德公,绘像以祀。
旋捕逐饶十闲等二千馀人,寇自是不入境。
奏功第赏,循从事郎,训词有「奋身不顾,临锋剋敌」之语,闻者壮之。
秩满,以亲老丐祠。
久之,调饶州判官,守皆加敬。
遇旱履亩检校,户无异词。
势家不得免,闻于郡,公请诘诸田邻,乃屈服。
诸司交荐,改宣义郎、知信州铅山县。
俗嚚于讼,曰首禁过呼,讼者悉呼。
宣义公喜白母曰:「邑人相信矣」。
厉精剖劂,公庭昼阒。
县有寨五,人户岁输一石,则秋籴五斗以赡,直未始偿也。
公为申请蠲减,且废巡盐一寨,县计遂足。
岁歉,黥徒数百啸聚发廪,巡尉遣兵督捕。
公适燕僚佐,亟追回,密镂榜委佗官驰谕,悉感泣散去。
事定,收首恶三四辈赴部流配之,邑赖以全。
人服其善应变,家呼公为宣义,后昭武人过县必问宣义安否。
先是催科无法,户长告病,公易以田帖,十日一校,民自乐输。
去二十九年,百姓磨崖为善政碑以记,尤后人之更改也,事具《永平志》。
其差役尤尽善,人争先应,治有古循吏风。
诸台以闻,除诸军粮料院
公喜诵「节用爱人」之句,去,县有一年储。
会有言前鄱阳守者,波及佥厅,遂以祠去,日奉亲为乐,无宦游意。
邑人端明黄公中为春官,言诸时宰,除倅潭州
紫微张公孝祥为帅,自恐以敏失事,嘱公正救,公乐为之尽。
忠义寨姓莫者欲拥兵官莫延廪为变。
延廪,持节南丹州之弟也。
事觉,十八人斫寨门遁。
明日禽至其六,公请亟诛罪首,馀勿问,郡以亡恐,旋徙延廪他郡。
张公欲论荐公以除漕夔路
先是,尝诏举广西宪,叶公颙、魏公杞以公应诏,至是二公实当国,给舍绳以格法,继命堂审。
乾道四年,陛对,孝宗问米运常平长沙军政,对甚悉。
退语辅臣:「黄某疏通,可任边寄」。
除知蕲州,陛辞未及敷奏,上曰:「欲卿措置训兵积谷耳」。
因乞行县,上曰:「春时劝农便可出,因问疾苦,卿必能称职」。
公至郡,则前所奏住修城池关隘、免起木筏等事悉施行矣。
公首惩输纳斛面之弊,招流移耕垦,阅民兵,节费,得赢镪五万,名备边库以闻,诏守臣不得妄支。
六年,再任,漕臣吕企中滋长小人,公抗辩不胜,罢归。
恬不介意,创葺圃,侍版舆从容,自号退圃居士
丞相虞公尝识公姓名于箧,起知通州
太夫人以淳熙二年弃养,年九十七。
公性至孝,老人食多噎,躬进匕箸,夜视床褥始退。
每宿疢作,亲涤溷秽,以授妾御,俾无厌惮。
执丧尤尽礼。
服除知严州,对陈足兵食、丰财、冗官、风俗等五事,改温州
九年赐对延和,时上忧旱,公因进布种迟法,上喜曰:「宫中亦种,甚佳,惟小麦可耳。
卿议论详明,当留为职事官」。
次奏外官临替妄费贻后之患,上曰:「节用犹不足,矧妄费乎?
卿贯何所」?
以闽对。
「无闽音,何也」?
曰:「先臣游宦,臣实生于河朔」。
陈皆开纳。
翌日,谕辅臣:「黄某老成重厚,全是北人,留他日护客」。
遂除大理正,旋兼左曹
上曰:「左曹民讼多,黄某三十年前作县,宜谙练」。
继迁官,终不徙。
轮对复陈刑狱、诡挟、差役等弊,口奏军政、宗室添差,上大喜。
又言板曹匮乏,宜少贷内帑
上曰:「名贷,曷尝还乎」?
亡何贷二十万,人谓上意向公矣。
给舍有言阙郎者,上曰:「黄兼得好,当更除一二老成」。
遂召周颉赵公廙与公并命。
公在左曹,事越拘挛,符下诸处必分剖其曲直,更不容欺,亦毋得市恩。
讼者获伸,有踊跃于部门者,乃今知有省部
芜湖张次对有遗言,尽捐其产与幼弟,他房兴讼,二十年不决。
公判其牍,感以孝义,语激切,乃合词请守前约。
朝论翕然,异日训词有「儒雅饰吏」之语,词臣谓公盖指张讼。
十年夏旱求言,公不务大言,直述关本职者六事,蠲都城柴薪等税,免僧道六十以上丁钱,官户不许请佃,住招军以宽民力等事。
疏入,首施行。
刑部度支,两月间断诸州大辟四十馀。
郑兴裔防禦廉车,奏所给辞多就寡,公疑焉,乃其前任尝以内降给真俸,公檄问曰:「此乃辞寡就多也」。
郑愧服。
会除帅淮东,言者斥其欺,罢之。
十一月,除军器监
上留意淮西屯田,集卿监郎官议,公言便;
和州施温舒亦尝有请,诏各条具。
公言庐、和、无为有旧迹可行,勿利所入,三年始给耕兵,然后以十分为率,岁收其一至五分而止。
诏可。
异日上语温舒:「屯田惟卿与黄某为然」。
温舒因奏公诚实可任。
明年二月除漕淮西,临遣,上曰:「送迎北客当召」。
奏屯田久则有利,郭杲行于襄阳已就绪,郭刚见行于和州
上曰:「郭老成,但不甚识字」。
公曰:「若曰勤,何必识字。
其人守法,作州日,人号郭法司」。
上以为然。
因论吏赘员、兵冗食及前在左曹三事,复论北事及河南荒芜。
上曰:「河北近亦不甚经理」。
公奏:老胡诸子不相下,有乱證,愿饬武备以俟天时。
又奏:士大夫不为久虑,只钱会一事,久必弊。
上曰:「惟少印为是」。
因乞并江海处尽用铁钱,以杜渗漏,上是之,令至郡有便宜即奏。
未几有旨相视黄州蜀士竞税利害,公请就试者免征二千缗,外此勿免。
上称善,迄今为定法,公私两便。
继相视修筑巢县城,公以城南边江可泊舟,乞补治南壁,而以池军运甓,捐三千缗犒劳,客舟得无扰。
沿淮多襁负至者,庐帅王希吕不受,公乞随宜收留。
继奏和州开垦次第,守臣钱之望入奏,上问状,对可倍收,悦曰:「无人任责,惟黄某耳」。
后数月,之望复对,上曰:「卿向与黄某合,宜同措置」。
翌日,命以公知扬,之望知楚,辅臣有言公去,恐坏淮西屯田之成者,遂独除之望
郭钧乞守淮保江,诏公同诸将审度,时议有专保江者,公曰:「非所以安淮人也」。
和州无为贵籴,公拨巢县龙舒常平,复请借桩积二万,继又捐金代无为半月征税,人始按堵。
公力损浮费,宽假诸郡,以所积酒渡课五万,请收谷为二郡备,出纳视常平法,得旨专委本州倅,遇支遣先申省。
和州旧籴马料五万,官给三万本钱,州县以数不敷,例科总首,倍费无艺。
公奏屯田已成,岁收谷二十馀万,乞就籴诸庄兵食之馀,本钱不足则本司愿助,人船悉从官给,遂为公私无穷利。
郊恩赐三品服。
十三年二月,因任力辞不许。
公视巢县可宿师而无储峙,乃奏籴谷二万,仍桩三万缗以备修筑调发,创屋二十楹贮之。
承平时,六安茶场,岁收息约十万,乾道至淳熙稍修复,佃占者十三家,茶户且方为所困,公奏罢之,许比附包占田土法,岁输官,立户听与客旅有引者交易。
朝廷持不下,孝宗特从之,茶户立祠山中报德。
公庀职尽瘁,屡丐闲。
郑兴裔合肥,拉公同荐和守张士儋
奏入,七日不报,郑亟自解,因脩前怨,密奏出漕臣意,乃与士儋俱得祠。
归,增葺圃以日涉。
绍熙初再任。
明年,以奉直大夫谢事,积覃沛郊恩,转至太中大夫封江夏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自告老,颜色视听益精明,立不跂倚,坐不偃仰,治家教子无少倦。
嘉泰四年十一月一日,忽以微疾终于正寝,年八十有八。
河阳李氏,中大夫元孺之孙,宣教郎蘧之女,封硕人,先公十二年卒。
子七人,长龟朋,屡荐不第,竟就世赏,今为承议郎通判信州
次格,先公三十五年亡。
范、槱,俱免解。
勋,进士
耆年,先公一年亡。
孙十九人,大正、大时、大椿;
大全,登绍熙四年进士第从事郎,四川制置属官;
大猷、大学、大昌、大声、大韶、大受、大严、大任、大用、大哲、大夏、大雅、大庆、大惠、大瑞,而大学先亡。
曾孙二十一人,公震、公升、公显、公回、公焕、公章、公举、公晋、公岳、公邵、公鼎、公延、公谦、公静、公添、公诜、公运、公驩、公立、公岷、公饶。
玄孙二人,元楙、元奭。
女二人,适进士周端书,奉议郎、知郢州京山县鼎臣
孙女十一人,进士任斗南、林杞、虞溥,从仕郎漳州推官叶舜咨、进士严维、太学生李自中宗子进士赵汝洋婿也;
馀未行。
曾孙女十一人。
公气质浑厚,刚果明恕,处己待物一以诚实,喜扬人善,有恃才慢公者不与校。
居官严于驭吏,宽以爱人,晨出视事,不改常度。
所至先修学校,礼师儒,荐名士,不待其求。
开府没于京师,公时年十一,扶旅榇侍太夫人出汴,而城已不守。
过宿,并举中奉柩以行。
杨帅吕公颐浩以事契留之,不可,径渡江。
是夜剧贼张遇拥众至,全家无恙,识者已奇其先见。
早志儒科,继习词学,兼读律,淹典故。
轻财重义,旧同僚居其里,物故,为棺敛;
孙女鬻于人,取而嫁之。
在州县五十年,一意守公,去辄见思。
晚以疏远受知孝庙,问答踰于亲密。
虽施行仅见淮西,然亦未为不遇。
尝以「千里江山」榜便坐,有「神州凝睇,老泪空盈掬」之句。
举酒辄浩歌,气老不衰。
尝从韩公元吉游,作文师昌黎,属词典雅。
有诗文十卷,奏议三卷。
不喜释老,而清心寡欲,自奉枯瘠过之。
内外二百馀口,身率以勤俭,子孙曾玄至前,一一拊教后事,纤悉预办。
属纩如平时。
前一岁自驭生平间关履历、立身行己数千言以授诸孙。
其年十二月十四日葬于邵武县仁荣乡新屯保万松山之原,与硕人同域。
铭曰:
仕而遇主,远不必疏。
有韫如公,早载令誉。
州县沉沦,玉阶奋舒。
烈祖知人,见辄动悟。
不遐所施,未为不遇。
天锡公寿,复大其门。
垂其安车,以诏子孙。
校公所得,实多于位。
勒铭斯宫,昭告全美。
来汉地四部序录 其一 萨婆多部十诵律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一
甘露初开,经法是先,因事结戒,律教方盛。及氎萝表其五分,而鞠多当其异部,故知道运推移,化缘不一矣。至于中夏闻法,亦先经而后律,律藏稍广,始自晋未。而迦叶维部,犹未东被。既总集五家,故存其名录。若乃梵文至止之岁,胡汉宣译之人,大众讲集之处,名德书翰之文。并具举遗事,交相为证,使览者昭然,究其始末云尔。
萨婆多部者,梁言一切有也。
所说诸法,一切有相,学内外典,好破异道。
所集经书,说无有我,所受难能答,以此为号。
昔大迦叶具持法藏,次传阿难,至于第五师优波掘,本有八十诵。
优波掘以后世钝根,不能具受,故删为十诵,以诵为名,谓法应诵持也。
自兹已下,师资相传,五十馀人。
至秦弘奴之中,有罽宾沙门弗若多罗,诵此十诵梵本,来游关右,罗什法师长安逍遥园三千僧中,共译出之,始得二分馀。
未及竟而多罗亡。
俄而有外国沙门昙摩流支,续至长安
于是庐山远法师慨律藏未备,思在穷竟,闻其至止,乃与流支书曰:「佛教之兴,先行上国,自分流已来,近四百年,至于沙门德式,所阙犹多。
西域道士弗若多罗者,是罽宾持律,其人讽十诵梵本。
有鸠摩耆婆者,通才博见,为之传译,十诵之中,始备其二,多罗早丧,中途而废。
不得究竟大业,慨恨良深。
传闻仁者赍此经自随,甚欣所遇,冥运之来,岂人事而已邪?
想弘道为物,感时而动,叩之有人,必情无所吝。
若能为律学之众,留此经本,开示梵行,洗其耳目,使始涉之流,不失无上之津,参怀胜业者,日月弥朗。
此则惠深德厚,人神同感矣。
幸望垂怀,不孤往心,一二悉诸道人所具,不复多白。
昙摩流支得书,方于关中,共什出所馀律。
遂具一部,凡五十八卷。
后有罽宾律师卑摩罗叉,来游长安罗什先在西域,从其受律,罗叉后自秦适晋,住寿春石涧寺,重校十诵律本,名品遂正,分为六十一卷,至今相传焉(同上)
弘明集后序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二
余所集《弘明》,为法御侮,通人雅论,胜士妙说,摧邪破惑之冲,弘道护法之堑,亦已备矣。
然智者不迷,迷者乖智。
若导以深法,终于莫领,故复撮举世典,指事取徵;
言非荣华,理归质实,庶迷途之人,不远而复。
总释众疑,故曰《弘明》。
论云:夫二谛差别,道俗斯分,道法空寂,包三界以等观;
俗教封滞,执一国以限心。
心限一国,则耳目之外皆疑;
等观三界,则神化之理常照。
执疑以迷照,群生所以永沦者也;
详检俗宪章五经,所尊唯天,所法唯圣。
然莫测天形,莫窥圣心,虽敬而信之,犹蒙蒙弗了。
况乃佛尊于天,法妙于圣,化出域中,理绝系表。
肩吾犹惊怖于河汉,俗士安得不疑骇于觉海哉!
既骇觉海,则惊同河汉,一疑经说迂诞,大而无徵;
二疑人死神灭,无有三世;
三疑莫见真佛,无益国治;
四疑古无法教,近出汉世;
五疑教在戎方,化非华俗;
六疑汉魏法微,晋代始盛。
以此六疑,信心不树,将溺宜拯,故较而论之。
若疑经说迂诞大而无徵者,盖以积劫不极,世界无边也。
今世咸知百年之外,必至万岁,而不信积万之变。
至于旷劫是限心以量造化也。
咸知赤县之表,必有四极,而不信积极之远,复有世界,是执见以判太虚也。
昔汤问革曰:「上下八方有极乎」?
革曰:「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
复无无尽,朕是以知其无极无尽也」。
上古大贤,据理酬圣,千载符契,悬与经合。
井识之徒,何智得异?
夫以方寸之心,谋己身而致谬;
圆分之眸,隔墙壁而弗见,而欲侮尊经,背圣说,诬积劫,罔世界,可为悯伤者一也,若疑人死神灭,无有三世,是自诬其性灵,而蔑弃其祖祢也。
然则周孔制典,昌言鬼神。
《易》曰:「游魂为变,是以知鬼神之情状;
既情且状,其无形乎」。
《诗》云:「三后在天,王配于京,升灵上旻,岂曰灭乎」。
《礼》云:「夏尊命,事鬼敬神,大禹所祗,宁虚诞乎。
《书》称周公代武云,能事鬼神,姬旦祷亲,可虚罔乎?
苟亡而有灵,则三世如镜;
变化轮回,孰知其极?
俗士执礼而背叛五经,非直诬佛,亦侮圣也。
若信鬼于五经,而疑神子佛说,斯固聋瞽之徒,非议所及,可为哀矜者二也。
若疑莫见真佛,无益国治,则禘祀望秩,亦宜废弃。
何者?
苍苍积空,谁见上帝之貌?
茫茫累块,安识后只之形。
民自躬稼,社神何力,人造庸畯鵽,蜡鬼奚功?
然犹盛其牺牲之费,繁其岁时之祀者,岂不以幽灵宜尊,教民美报邪?
况佛智周空界,神凝域表,上帝成天,缘其陶铸之慈。
圣王为人,依其亭育之戒。
崇法则六天咸喜,废道则万神斯怒。
今人莫见天形,而称郊祀有福,不睹金容,而谓敬事无报,轻本重末,可为震惧者三也。
若疑古无佛教,近出汉世者,夫神化隐显,孰测始终哉?
寻羲农缅邈,政绩犹湮,彼有法教,亦安得闻之。
佛图澄临淄伏石,有旧像露盘,犍陀勒见槃鸱出中,有古寺基墌,众人试掘,并如其言。
此万代之遗徵,晋世之显验,谁判上古,必无佛乎?
《列子》称周穆王时,西极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碍,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既能变人之形,又且易人之虑,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
观其灵迹,乃开士之化;
大法萌兆,已见周初。
感应之渐,非起汉世,而封执一时,可为叹息者四也。
若疑教在戎方,化非华夏者,则是前圣执地以定教,非设教以移俗也。
昔三皇无为,五帝德化,三王礼刑,七国权势,地当诸夏,而世教九变。
今反以至道之原,镜以大智之训,感而遂通,何往不被。
出西羌,舜生东夷,孰云地贱,而弃其圣。
丘欲居夷,宁适西戎,道之所在,宁选于地。
夫以俗圣设教,犹不系于华夷,况佛统大干,岂限化于西域哉?
案《礼·王制》云:「四海之内,方三千里」,中夏所据,亦已不旷,伊洛本,而鞠为戎墟。
吴楚本夷,而翻成华邑
道有运流,而地无恒化矣!
且夫厚载无疆,寰域异统,北辰西北,故知天竺居中,今已区分,中土称华,以距正法,虽欲距塞,而神化常通,可为悲凉者五也。
若疑汉魏法微,晋代始盛者,道运崇替,未可致诘也。
沙门之修释教,何异孔氏之述唐虞乎。
孔修五经,垂范百王。
然春秋诸侯,莫肯遵用,战伐蔑之,将坠于地。
爰至秦皇,复加燔烬,岂仲尼之不肖,而诗书之浅鄙哉,迩及汉武
始显儒教,举明经之相,崇孔圣之术,宁可以见轻七国,而遂废后代乎。
汉元之世,刘向序仙云:七十四人,出在佛经。
故知经流中夏,其来已久。
明帝感梦,而傅毅称佛。
于是秦景东使,而摄腾西至。
乃图像于关阳之观,藏经于兰台之室,不讲深文,故莫识奥义。
是以楚王修仁洁之祠,孝桓建华盖之祭,法相未融,唯神之而已。
魏武英鉴,书述妙化,孙权雄略,崇造塔寺。
晋武之初,机缘渐深。
耆域耀神通之迹,竺护集法宝之藏,所以百辟搢绅,洗心以进德,万邦黎宪,刻意而迁善。
暨晋明睿悟,秉壹栖神,手画宝像,表观乐览。
既而安上弘经于山东,什公宣法于关右,精义既敷,实相弥照,英才硕智,并验理而伏膺矣。
故知法云始于触石,慧水流于滥觞,教必有渐,神化之常,感应因时,非缘如何?
故儒术非愚于秦,而智于汉,用与不用耳。
佛法非浅于汉,而深于晋,明与不明耳。
故知五经恒善,而崇替随运;
佛化常炽,而通塞在缘。
一以此思,可无深惑,而执疑莫悟,可为痛悼者六也。
夫信顺福基,迷谤祸门,而况蒙蒙之徒多不量力。
以己所不知,而诬先觉之遍知,以其所不见,而罔至人之明见,鉴达三世,反号邪僻,专拘目前,自谓明智。
于是迷疑塞胸,谤讟盈口,轻议以市重苦,显诽以贾幽罚。
言无锱铢之功,虑无毫厘之益。
逝川若飞,藏山如电,一息不还,奄然后世。
报随影至,悔其可追。
夫神化茫茫,幽明代运,五道变化,于何不之。
天宫显验,赵简秦穆之锡是也。
鬼道交报,杜彭生之见是也。
修德福应,殷代宋景之验是也。
多杀祸及,白起程普之证是也。
现世幽徵,备详典籍,来生冥应,布在尊经。
但缘感理奥,因果义微,微奥难领,故略而不陈。
前哲所辩,关键已正。
聊率鄙怀,继之于未。
文非圭璋,而事足盘鉴。
惟恺悌君子,自求多福焉(《弘明集》十四)
贺正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一、《洺水集》卷一九
风从艮至,已占岁首之祥;
玺自燕还,更侈天申之瑞。
鳌抃方腾于广内,鸿休已遍于寰区。
某官受气英奇,逢辰熙洽。
道运既参于元化,功名宜叶于泰交。
紫泥封五色之纶,夜从天下;
丹阙映千丝之,晓入班行。
某尚阻驰笺,首勤飞翰。
我欲持杯为寿,莫陪桦烛之烧空;
公其增驿以行,愿副华林之设席。
心之所向,言不能宣。
双林善慧大士录赞1120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二
昔长者维摩诘具善巧方便,居毗耶离城,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摄诸众生,以慈悲喜舍作诸佛事。虽为白衣居家,而奉持律仪,不著三界。虽有妻子眷属,而修诸梵行,常乐远离。其辨才无阂,则现身有疾,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无上道心。诸菩萨大弟子众皆不堪任,诣彼问疾,虽文殊师利亦云,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有如此者。其游戏神通,则能以方丈之室,容受九百万菩萨三万二千师子之座,而不迫迮。示遣化人,以众香钵取满香饭,餍饱十方无量众。会不起,于座断取妙喜国土山河如陶家轮,及持华鬘,示一切众不可思议,有如此者。故佛书以为金粟如来,不其然欤。惟双林善慧大士应世阐化之迹,何其维摩诘也,岂独以六度摄众生,以四心作佛事,以白衣居家而奉律仪,有妻子眷属而脩梵行为似之耶?至于辨才无阂,其偈颂言语,深达实相,游戏神通,其显示变化不可思议,亦与之举相似然。故尝自谓弥勒化身,而行道山中,常见七佛引前,维摩接后者,良有以也。唐人楼颖集大士应世阐化之迹以为之传,文字繁颣,无以发明甚深难解之义。今右文殿修撰罗公以无尽智参订其书,芟除润色,又为序以表出之,而大士立言行事灿然著明。读者随其分量,各有所得,其于助发第一义谛,岂小补哉!暇日以其书示昭武李某,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再拜稽首,以偈赞曰:
弥勒栖神兜率天,下生此土犹久远。
化身无数在世间,善慧大士乃其一。
于中深秘菩萨行,而外示现凡夫相。
佃猎渔捕悉与同,娶妻生子亦复尔。
忽然照水知宿因,本来神智皆具足。
双林净土坐道场,说法度脱无量众。
为欲化导群生故,六度四心为依止。
田园庐舍诸器用,奴婢妻子亦弃捐。
而以营修大法会,盖行布施摄悭贪。
强夫暴客与魔民,豪夺追逐共诬谤。
更以软语安慰之,盖行忍辱摄瞋恚。
精进摄诸懈怠者,昼夜行道不休息。
持戒摄诸毁禁者,敷草而坐食粗粝。
智惠禅定无有边,摄诸痴乱亦如是。
慈悲喜舍救众生,微妙宏深难测识。
虽依如是众法门,亦不于此而常住。
辨才演说无滞阂,譬如空谷中答响。
歌颂句偈自成章,纵横颠倒皆通达。
神通游戏得自在,聊以折伏不信心。
异香殊相放妙光,一叩宫门馀悉启。
住是解脱不思议,正如长者维摩诘
应世阐化靡不齐,故于行道常接后。
化缘已毕示寂灭,迄今何翅五百年。
虽有文字传未来,芜颣不能发实相。
我观龙津居士,已能深入不二门
应缘虽现宰官身,于诸世味如嚼蜡。
燕闲清净无所为,乃以笔墨为法施。
芟除润色出妙语,善慧之书乃光焰。
佛子若观善慧书,当知三士无异法。
毗耶离城双树林,及此龙津元一处。
受持读诵善思维,普愿发心无上道。
按:《梁溪集》卷一四○。
禅位册 北齐 · 魏收
 出处:全北齐文卷四
咨尔相国齐王:夫气分形化,物击君长,皇王递兴,人非一姓,昔放勋驭世,沈璧属子;
重华握历,持衡拥璇。
所以英贤茂实,昭晰千古,岂盛衰有运,兴废在时,知命不得不授,畏天不可不受,是故汉刘告否,当途顺民,曹历不永,金行纳禅,此皆重规袭矩,率由旧章者也。
我祖宗光宅,混一万宇。
迄于正光之末,奸孽乘权,厥政多僻,九域离荡
永安运穷,人灵殄瘁,群逆滔天,割裂四海,国土臣民,行非魏有。
献武王应期授手,凤举龙骧,举废极以立天,扶倾柱而镇地,剪灭黎毒,匡我坠历,有大德于魏室,被博利于苍生,及文襄继轨,诞光前业,内剿凶权,外摧侵叛,遐迩肃晏,功格上玄,王神祇协德,舟梁一世,体文昭武,追变穷微。
自举迹藩于,颂歌总集,入统机衡,风猷弘远,及大承世业,扶国昌家,相德日跻,霸风愈邈,威灵斯畅则荒远奔驰,声略所播而邻敌顺款。
以富有之资,运英特之气,顾眄之间,无思不服。
图谍潜蕴,千祀彰明,嘉祯幽秘,一朝纷委,以表代德之期,用启兴邦之迹,苍苍在上,照临不远,朕以虚昧,犹未逡巡,静言愧之,坐而待旦,且时来运往,妫不暇以当阳,世革命改,伯禹不容于北面,况于寡薄,而可踟蹰。
是以仰协穹昊,俯从百姓,敬以帝位,式授于王,天禄永终,大命格矣。
于戏!
其祇承历数,允执其中,对扬天休,斯年千万,岂不盛欤(《北齐书·文宣纪》)
报本殿记宣和二年七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梁溪集》卷一三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佛教自东汉流入中国,历魏、晋至梁,其教浸盛,于是双林善慧大士出焉。
以大智慧善巧方便创建法藏,佛菩萨语悉贮其中,机运轮旋,于顷刻间转百千匝,了无滞碍。
其有信者与受持读诵胜妙功德,亦无差别,故后世语建藏者,必以善慧大士为之本。
下逮隋、唐,其教愈隆,然所谓经律论者犹不备也,于是三藏法师玄奘出焉。
以坚固心,发大誓愿,远求法要,眇然一身,经二十年,行数十万里,历无数国土,险阻艰难,滨于九死,乃得至所谓西天者。
讲习诸法,以经律论归于此方,而三乘教典始遂完具。
故后世语求法者,必以三藏法师为之本。
是二大士,宏阐佛教,开示未来,有不可称量之功。
后之置藏读经论律者多矣,不能推其所自而为之报,非阙典欤?
右文殿修撰罗公于宝峰栖云禅院既兴宝藏,使信心士有所依归,又辟经堂,使具眼人有所阅习。
深惟建藏、求法二大士之功不可弭忘,乃即宝藏之西、经堂之后别搆小殿,设其像貌而奉祠之,礼也。
殿成,求名于予。
予窃谓古者以农而食,则必为之祭先农;
以蚕而衣,则必为之祭先蚕;
以牧马为政,则必为之祭先牧。
凡祭祀之间,所以仁鬼神者,皆推其本而报之,仁之至、义之尽也。
右文公知二大士为建藏、求法之本,搆殿设像,使其徒日以香花饮膳、歌呗赞叹,修诸供养以昭报之,实古之制,宜名其殿曰「报本」,则奉祠之意举矣。
惟转是藏、阅是经者,于焉瞻礼,得其所自,知善慧大士以大千经卷转弹指顷,为立教故而不为易也;
三藏法师不爱躯命,远涉异域,为求法故而不为难也。
发无上心而有为者亦若是,则所以报之者,岂特香华饮膳、歌呗赞叹,修诸供养而已哉!
予既以此告公,又退而为之记,以授住持真戒大师可臣,使镵诸石。
殿经始于宣和改元之夏,告成于明年之秋
可臣实总是役者,甚力而才云。
宣和二年七月朔昭武李某记并书。
鼓山灵源洞留题绍兴元年五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一、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石八
昭武李纲伯纪华阳王仲薿丰甫、建溪吴严夫民瞻临川陈安节巽达、淮海周灵运元仲鼓山灵源洞,丰甫之子升叔明、伯纪之弟经叔易、纶季言、甥张津、子知同来。
绍兴元年五月二日
按:《鼓山志》卷六,乾隆刻本。